发布时间:2024-11-14 13:02:20 来源: sp20241114
央视网消息:普氏野马又称亚洲野马,保留着马属动物的原始基因,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目前世界上濒危的大型野生动物之一。受猎捕和环境因素等影响,20世纪中叶,普氏野马在野外灭绝。1985年,我国启动“野马返乡计划”,从国外引进普氏野马,在新疆、甘肃建立繁育基地,逐步恢复和重建普氏野马野生种群。
最近一段时间,位于甘肃酒泉的安西极旱荒漠保护区的普氏野马分批次运至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避免近亲繁殖。11月2日,最后一批次共15匹普氏野马完成转运。
在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草滩站点,保护区最后15匹普氏野马前往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次转运的方式仍然是采取逐渐缩小包围圈,然后用车辆转运。
转运前,工作人员在普氏野马半放养场安装了长5公里的适应性小围栏、200平方米的装车围栏和装车通道,让普氏野马提前一周熟悉环境,减少装车时候的应激反应。同时,保护区还组织了专业技术人员分批次、分群对普氏野马开展驱虫工作。
据介绍,安西极旱保护区的普氏野马来自北京,引自英国。而敦煌西湖保护区的普氏野马来自甘肃武威,引自德国。如果将两个保护区的普氏野马分别长期放养,很容易出现近亲繁殖的问题。
目前,安西极旱保护区的40匹普氏野马已全部转运至敦煌西湖保护区。由于两地的空气湿度、植被覆盖度、地表硬度等方面差异较为明显,最后运抵的15匹普氏野马将在敦煌西湖保护区的半放养环境中适应一段时间,待明年时机成熟再放归大自然。
30匹普氏野马适应野外 稳定生活
随着转运工作的完成,敦煌西湖保护区的普氏野马从126匹增长到166匹。去年9月,敦煌西湖保护区将40匹普氏野马放归到纯野外环境,经过一年的时间,目前已有30匹普氏野马在野外适应并定居。我们继续看报道。
去年9月份,敦煌西湖保护区将40匹普氏野马放归到30公里外的大马迷兔、小马迷兔湿地,并在今年5月份打开围栏开辟出约14公里的通道,供普氏野马自由迁徙。记者跟随保护区工作人员来到普氏野马放归区域东端的小马迷兔湿地,尝试寻找放归野外的普氏野马。
通过定位项圈的辅助,大家一路寻着新鲜马粪以及蹄印的踪迹,最终在一处天然水源东南端两公里处的位置发现了去年放归的普氏野马中的一个种群。该种群由三匹成年马和一匹小马驹组成,通过观察,四匹野马毛发鲜亮光滑,时而奔跑嬉戏,时而在原地悠闲进食,状态良好。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匹小马驹目测有四五个月大,是该种群的新成员,这也意味着,放归到新环境后,普氏野马正在逐渐适应并开始正常繁衍。目前,在大马迷兔、小马迷兔湿地已稳定监测到有4个种群、30匹普氏野马定居。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