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18:25:26 来源: sp20250104
央视网消息:本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三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国与上述三国签署了包括经贸领域在内的多项合作文件,也为未来中欧经贸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指明了方向。中欧在经贸领域有哪些合作新空间?面对贸易保护主义等挑战,中欧要如何排除干扰“双向奔赴”?一起来看本周的记者观察。
从40年前中法共同建造的中国大陆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到如今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匈塞铁路;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的红酒奶酪,到多个中国电动汽车品牌设在匈牙利的海外工厂;中欧合作成果丰硕,更在新时代拓展出越来越广阔的合作新空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认为,欧洲和中国在电动车领域合作过程中,很多欧洲企业已经把研发中心布局在中国,把中国很多的创新技术、供应链集成到欧洲品牌的汽车生产。成果和产品也要推到全球市场,也包括回到欧洲市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金玲表示,习主席访问欧洲,就经贸合作领域达成了一系列协定,既有深化原有传统行业的合作,也在一系列新兴领域,包括智能制造、AI、绿色产能等领域的合作。欧洲方面和中国有着很广泛的合作空间。
中国贸促会近期发布的《欧盟营商环境报告2023—2024》显示,中国和欧盟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以及第三大出口市场,欧盟则是中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二大出口市场。然而,欧盟内部有些声音却认为欧中经贸不平衡,主张采取对华“去风险”政策。在中国领导人此次访欧期间,则提出要挖掘互利合作广阔潜力,促进双边贸易向上平衡。
北京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崔洪建表示,所谓人为向下平衡就像近些年来欧方一再要求中方限制对欧洲市场出口;所谓向上平衡是希望双方要以市场作为决定贸易结构的最主要因素,最终应该由双方各自的贸易能力或者产品竞争力来决定。
专家指出,中欧合作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双方在绿色和数字转型中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间,应该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而不是通过所谓的“去风险”甚至“脱钩断链”。
金玲称,不要用保护主义举措来缩减双方今天存在的贸易赤字,而是通过开拓更多的开放空间,为各自企业赢得更多投资和进出口的机遇,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实现平衡。
从4月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到5月中国领导人出访欧洲三国,今年以来,中欧双方领导人互动频繁。专家认为,在元首外交引领和各领域保持高层密切互动的基础上,中欧经贸关系也将迎来更可预期的光明前景。
崔洪建称,坚持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国策,他相信对欧洲方面来说,支持自由贸易,强调一种所谓开放自主也仍然是欧洲的主要诉求,双方在相似的政策导向基础上,需要把更多的积极面、更多的合作面做大、放大的必要需求。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