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6 01:21:21 来源: sp20241206
图为2023“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现场。 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讲好共建“一带一路”的精彩故事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孙海燕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长篇连载的精彩故事集,成千上万人为之辛苦付出,数亿民众从中广泛受益,值得广大媒体投入热情、深入报道。
充分阐释共建“一带一路”全新意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共同发展,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重点支持长期拖累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发展中国家连片地区实现互联互通和包容性增长,与那些以资本好恶为导向、以政治附加条件为前提、封闭排他的合作模式区别开来,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选择,为媒体提供大展身手的好机会。
深入发掘共建“一带一路”共赢真相。一些西方媒体上充斥着各种错误、片面、虚假报道,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真实情况严重不符,对并肩奋战在一线的中外建设者严重不公,对媒体致力于追求真相的精神亦严重背离。“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政府、企业和民众都欢迎负责任的媒体前往项目一线去实地调查,深入民间去交流,去还原真相、揭露假象。
大力传播共建“一带一路”民生故事。为回应各国民众的期待,共建“一带一路”在继续高质量建设大项目的同时,也大力支持“小而美”的民生项目,打造了越来越多环境友好的绿色项目和民众急需的医疗保健、便捷电商、文化交流等项目,涌现出无数民众受惠、企业受益的动人故事。深入报道这些故事,不仅将为媒体吸引更多受众,也将帮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赢得更多理解和支持,从而为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作出媒体的贡献。
为不断凝聚广泛共识增添正能量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丛 亮
媒体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和见证者,在讲好全面、客观、真实的共建“一带一路”故事,增进民心相通等方面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我们真诚期待、积极欢迎国内外媒体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发挥更大作用。
第一,坚持正确价值取向,为不断凝聚广泛共识增添正能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欢迎各国媒体朋友充分发挥正面引导作用,准确阐释、广泛传播共建“一带一路”原则、理念和目标,全面关注、客观报道共建“一带一路”生动实践,积极传播共建“一带一路”的好声音、正能量,为共建“一带一路”凝聚更加强大的发展合力。
第二,坚守媒体社会责任,真情真意讲好丝路故事。共建“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全球经济合作倡议。希望各国媒体朋友继续秉持负责的态度、科学求实的精神,多做题材鲜活、饱含生命力的报道,多提客观、有深度的见解,不断推出立意有高度、内容有厚度、表达有温度的优秀作品,做到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展现共建“一带一路”的旺盛生机和活力。
第三,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携手同行共创美好世界。共建“一带一路”根植历史、因应现实、面向未来。希望各国媒体朋友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加强交流互鉴,分享实践经验,用更多有温度的生动鲜活案例,向世界展现共建“一带一路”对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携手开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局面。
不断扩大全球交通合作“朋友圈”
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徐成光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我们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全球交通合作,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发挥了基础支撑和先行引领作用。
10年来,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取得重要进展。蒙内铁路、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开通运营,中巴经济走廊两大公路等建成通车,“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交通运输规则标准“软联通”成果丰硕,签署多项国际道路、海运、航空等运输协定,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成立“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发起设立全球可持续交通创新联盟,全球交通治理涌现出更多中国方案、中国声音。
10年来,交通运输让各国人民“心联通”更加深入。中老铁路深刻改变老挝运输格局,助力老挝经济社会发展。雅万高铁开通后,成为印尼第一条高速铁路,使印尼运输业进一步现代化。交通联通的是设施,沟通的是民心,展现的是国家软实力,助力的是全球发展。
未来,我们将致力于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加快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办好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会同各方搭建以铁路、公路直达运输为支撑的亚欧大陆物流新通道。积极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加快陆海新通道、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实现“人享其行、货畅其流”的美好愿景。同时,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国际合作机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更好发挥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平台作用,不断扩大全球交通合作“朋友圈”。
推动经贸务实合作取得新进展
商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 凌 激
10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经贸务实合作收获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
贸易投资较快增长。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达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速6.4%。中国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多个领域。与共建国家合作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截至2022年底投资累计超过600亿美元。
项目建设成果丰硕。10年来,中国在共建国家建成了中老铁路、雅万高铁、蒙内铁路等一系列标志性项目,有效改善了这些国家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区域互联互通水平。累计在共建国家实施超过1600个援外项目,聚焦教育、卫生、环保、减贫等领域,推进一大批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
机制平台日益完善。10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积极商建贸易畅通工作组、投资合作工作组、服务贸易合作机制、电子商务合作机制,促进政策沟通和战略对接,推动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等领域投资合作。
面向未来,共建“一带一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将持续深化贸易畅通,扩大与共建国家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增加优质商品进口,拓展服务贸易合作;积极促进双向投资,拓宽投资和产业合作领域,促进共建“一带一路”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打造务实合作项目,推动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拓展新兴领域合作,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基建、绿色能源、新型基建等领域合作。
开创区域合作新模式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王一鸣
区域经济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10年来,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产业产能合作,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共建国家开发资源能源,发展加工制造业和特色产业,提升工业化水平,在为当地居民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同时,也增强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济联系。
共建“一带一路”开创了平等、开放、灵活、包容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这种模式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推动产业优势互补,提升国际分工效率,有效扩大市场规模,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共同打造了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
面向未来,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区域经济合作要适应新形势,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探索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提升共建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数字化转型合作,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数字领域的规则标准对接,推动区域性数字政策协调,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发展环境。加强绿色低碳发展合作,携手“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在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合作,携手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加强民生领域合作,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推进惠及民生的“小而美”项目建设,深化公共卫生、减贫减灾、文化教育、医疗健康等领域合作,增强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动区域共同可持续发展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常务副主任 赵昌文
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坚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在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增强内生发展动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度对接有关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充分发掘和发挥各方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基本形成“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格局,为促进经贸和产能合作、加强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中国与共建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贸易自由便利化水平、产业合作不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焕发出强大活力和不竭内生动力。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共建“一带一路”顺应国际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形成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共识。中国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与3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签署环保合作协议,与31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在此基础上,各方继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领域务实合作。
形成区域合作新理念新模式。共建“一带一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并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合作共赢理念与正确义利观,坚持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通过双边合作、第三方市场合作、多边合作等多种形式,鼓励更多国家和企业深入参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探索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24日 10 版)
(责编:白宇、崔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