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校长贾振元:成长为引领变革时代的复兴栋梁

发布时间:2024-12-05 23:41:03 来源: sp20241205

青春梦想,扬帆远航。2024级新生沐浴着晨光,踏上新的人生征途。面对未知与挑战,如何快速融入大学生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在知识的海洋里,如何以笔墨为舟,绘就梦想的蓝图?又到一年开学季,各大高校书记、校长的深情寄语与殷切期望,照亮前行道路。人民网特别推出“2024高校‘开学第一课’”系列报道,愿同学们带着这份叮嘱,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勇敢开启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人民网北京9月2日电 (记者李依环)今天上午,大连理工大学举行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贾振元寄语全体新生,要明确发展目标,把准成才方向;强化能力塑造,夯实成才根基;磨炼意志品质,筑牢成才保障。

贾振元表示:“大工为了你们的卓越成长,已经做好了准备!希望你们也要做好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为国家而奋斗的准备。希望你们锤炼引领变革、探索未知、创造未来的本领,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成为在变革时代领军领航的复兴栋梁。”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贾振元在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致辞。校方供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贾振元在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致辞。校方供图

以下为贾振元校长在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原文——

亲爱的2024级新同学们、

家长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共同见证来自全国各地的6350名本科生、6349名硕士生、1389名博士生,以及来自67个国家的525名留学生圆梦大连理工大学。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书记项昌乐院士、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向全体2024级新同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祝贺!对关心陪伴你们成长的家长和老师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昨天,在迎新报到现场,我们见到了一个个2024级的“萌新”,感受到你们能力卓著、奋发有为,你们通过努力奋斗、脱颖而出进入大工,彰显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也感受到你们活力满满、风华正茂,你们中超过85%的学生是“00后”,大连理工大学莱斯特国际学院陈一牛同学年龄最小、只有15岁,最年轻的硕士生是建设工程学院闫永斌同学、只有19岁,最年轻的博士生是能源与动力学院姜敏迪同学、今年只有20岁。

青春的你们加入大工,为学校增添了无限活力与希望;还感受到你们动力十足、抱负不凡,踏上人生新征程,你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期许,特别期待你们为梦想而付出的努力都能结出硕果。“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从今天起,你们拥有了一个将伴随你们一生的新身份,那就是“大工人”。请相信,学校一定不负你们的选择、你们的期待、你们的未来!

今年是大连理工大学建校75周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一直是大工不变的初心与坚守,培养“学术大师、工程帅才、行业精英、治国栋梁”更是大工在新时代秉持的使命与担当。在这里,你们可以直观感受到厚重的历史积淀、卓越的强国作为。第一台激光器、第一艘核潜艇等新中国科技史上诸多“第一”,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港珠澳大桥、C919大飞机等新时代“国之重器”和“大国工程”都凝结着大工人的智慧和汗水。

在这里,你们可以充分感知时代前沿、探索未来发展。15位院士领衔的大师团队将带领你们在大工这个“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求知问真;以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平台,还有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将为你们探索科学前沿提供广阔的舞台;你们所在的书院将搭建综合素质能力培育平台,让你们在不同领域全面发展、分类卓越、多元成才。

在这里,你们可以潜心求学问道、尽享大学时光。当今的大工校园,处处是风景、处处显生机。学校建设了楼内淋浴间,安装了空调,上周西部校区学生新宿舍已经开工,一年后部分研究生同学将搬入崭新的生活区;新建成的凌水湖成为热门“打卡地”,你们可以在湖边畅谈古今、描绘未来。特别是,今年入学的本科生是学域培养、书院育人改革后的首批学生,学校对你们的成长格外用心,构建了适应时代所需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充足多样的书院活动空间,选配了优秀师资担任育人导师,助力你们梦想启航。

今天的大工,正统筹推进“卓越大工、魅力大工、幸福大工”三大工程,相信,同学们定会同学校一起力争上游,加速卓越、再创辉煌!

同学们,今天你们面临新的成长际遇。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驱动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将产生深远影响。前不久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我们真切地感知到,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各领域都在发生巨变,这其中包括你们的学习,不再是仅仅获取知识,更要培养应对变革、引领未来的能力。在此,我向新同学提三点希望:

一是要明确发展目标,把准成才方向。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向犹如航标,指引着人生前进的方向。考上理想大学并不是你们人生的终极目标,此时此刻的你们,更应该思考几年以后的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成就怎样的事业。而答案,就蕴藏在你们的志向中,也蕴藏在大学这几年的奋斗中。历史一再证明,只有立下高远志向、明确成长方向,才能激发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才能努力奋斗、引领未来、成就事业。

立家国志、做贡献者,始终是大工人执着的追求。介于空、天之间的临近空间是主要军事强国激烈竞争的主战场,被称为“平流层伪卫星”的临近空间太阳能无人机对夺取制天权、制空权、制海权具有重大意义,但保证无人机的续航能力是关键技术难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读研究生毛润钥同学,入学初就立下科研志向,要以所学解决国家之所需。在导师的指导下,他和团队锚定这一目标毫不动摇,久久为功,成功研制出能够在零下90℃极端环境下长期稳定服役的高性能锂硫电池,助力“东风之眼”实现从“看得见”到“看得久”的跨越。这一科研成果获全国“挑战杯”特等奖!同学们,你们将在大工到处都能见到像毛润钥同学一样,为国家战略而不懈拼搏、奋斗、担当的师生。你们要在这样的精神文化熏陶中树立爱党报国的高远志向,并将这一志向细化为可及的奋斗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将理想变成美好的现实。

同学们,明确发展目标是你们成功开启大学生活的“金钥匙”。距离基本实现现代化只有10余年的时间,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也只有20多年时间,把眼光放长远就会发现,你们就是中国未来的主力军。希望你们能够赓续大工精神传统,树立高远志向、坚定成才方向,激励自己为强国建设而不断奋进。

二是要强化能力塑造,夯实成才根基。

高远志向,需要高强的本领支撑。而本领的塑造,更要应时代所需。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一个创新制胜的时代,而科学问题和技术创新的突破高度依赖学科间整合集成和交叉融合,局限在单一专业内的研究已经不能解决高精尖的前沿问题,个体的单兵作战也无法胜任艰巨而复杂的工作。这就要求同学们重构学习的观念和方法,强化自主学习能力,夯实知识基础,注重AI赋能,培养交叉思维,加强团队协作意识,为引领未来变革做好本领储备。

学校开展学域培养、书院育人改革,就是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好满足你们成长的需要。学域更好塑造你们的创新根基,你们可以通过专业交叉,延展认知边界,为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奠定基础;可以通过广泛的课程选择和参与实践项目,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面对多样化的专业方向,聚焦新质新域发展,深入探索自己热爱的领域。书院更好培养你们的综合素养,你们可以借助学习和生活深度融合的育人空间,与学术大师、杰出校友对话人生,与不同志向的同学交流碰撞;可以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组、早进科研团队,在丰富的创新实践项目中强化团队协作、探索创新的能力;还可以定制多元成才“菜单”,在多彩的组织服务、校园文化、国际交流活动中实现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培养能够支撑领军领航、解决复杂问题、应对未知变化的能力。

同学们,面对新挑战,大胆质疑、敢于创新、持续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你们成长成才的必然路径。希望你们主动适应时代之变,快速优化学习方式,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夯实引领变革时代的强大硬实力。

三是要磨炼意志品质,筑牢成才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风风雨雨从来就是人生的常态,每个人生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挑战。大学是走入社会的试炼场,你们即将开启独立生活,开始面临处理人际、学业、情感等一系列从未遇见的新挑战。“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经历这些“风雨”,塑造强大的意志品质,练就健康的身心,才能更好应对纷繁多变的社会变革。

昂扬奋进、积极进取是大工人共有的精神特质。化工学院2021级本科生蒋志恒,患有先天性白化病、眼球震颤,矫正视力仅有0.2,但他坚持以坚毅乐观直面命运的挑战。500多次、3000多小时到图书馆自习,300多份学习笔记,这点滴的积累让他成长为全国大学生自立自强的典范。你们虽然没有遭遇如此大的困难,但第一次离开家乡、离开家人,在生活上可能产生不适;多数同学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可能会出现与人相处的困惑;面对学习方式的变化和全新的知识体系,可能会遭遇学业的艰难;还有面对繁重任务、复杂问题,可能会出现身心的疲惫和焦虑、情绪的波动等等。但青年成长的过程本来就是“山一程、水一程”,这些都是人生成长的必修课,需要你们大胆磨炼自我,始终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应对成长中的困惑。

同学们,面对成长路上的挑战,以阳光自信绽放青春光彩是你们共同的壮阔征程。希望你们迎难而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健康身心,磨炼应对变革时代的意志品质,展现“如初春、如朝日”的朝气锐气,为人生成长积蓄更强大的力量。

同学们,大工为了你们的卓越成长,已经做好了准备!希望你们也要做好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为国家而奋斗的准备。希望你们锤炼引领变革、探索未知、创造未来的本领,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成为在变革时代领军领航的复兴栋梁。

(责编:李依环、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