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售假章假证犯罪呈三大新特点 中国警方推进专项打击整治工作

发布时间:2024-11-22 01:19:35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社 北京11月9日电 (记者 郭超凯)公文、证件、印章是国家机关依法行政和企事业单位依法从事生产活动的重要凭证,事关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与民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然而,却有一些犯罪分子伪造、变造、买卖公文、证件、印章,社会危害严重。

  在9日举行的中国公安部新闻发布会上,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陈士渠表示,近年来,制售假章假证违法犯罪多发,犯罪链条产业化、制假种类多元化、销售渠道网络化趋势明显。对此,公安部高度重视,部署全国公安机关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

  近年来,制售假章假证犯罪又呈现一些新情况新特点。陈士渠介绍,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犯罪链条产业化。公安机关梳理近几年案件情况发现,从事制假售假的犯罪分子以地域或家族关系为纽带,形成区域性犯罪团伙,实施幕后组织策划等犯罪活动;在印刷技术先进、产业链发达、原材料齐全的地区寻找小微印刷企业合作,形成规模化制假窝点;并在各地利诱物色中介机构代理广告和销售业务,形成跨地域的分销网络;委托网络黑产建立假冒的国家机关网站,为用假环节核验公文证件印章提供方便,形成了幕后组织、制假、售假、购假、验假的一条龙犯罪链条。

  二是制假种类多元化。目前各地公安机关缴获的假章假证假公文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假章涉及教育、财政、人社、民政等30多个国家机关;假证有200多个种类,包括身份证、护照、学生证等身份证件,营业执照、建筑施工、特殊工种、机械操作等行业许可证件,学位证、医师证、教师证、驾驶证等从业资格证件。这些假章假证一旦被人利用,将严重扰乱行业监管秩序,严重影响社会公平公正,并埋下诸多安全生产隐患。

  三是销售渠道网络化。犯罪团伙利用社交平台等渠道发布广告寻找买家并确定制假需求,按需制假;通过线上交易平台发布假证广告引流,甚至设立网店直接售卖;通过快递公司快递邮寄完成交易。这些新情况新特点,让制假售假用假行为更加隐蔽,不易被发现,给公安机关侦查打击工作带来难度和挑战。

  伪造、变造、买卖公文、证件、印章犯罪,通常还关联敲诈勒索、招摇撞骗等其他犯罪,社会危害不容小觑。广东省江门市公安局副局长陈珉9日介绍,今年广东警方就成功打掉一个利用假车牌在高速公路上实施“碰瓷”的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60名。

  在全国公安机关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中,公安部将打击制售假章假证违法犯罪作为工作重点。各地公安机关快侦快破本地案件,对跨地域案件组织集中抓捕,进行全链条打击,全面收缴假章假证成品、半成品,捣毁制假售假窝点。

  据介绍,今年以来,全国共立案侦办假章假证犯罪案件77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万名,收缴各类假章假证1200余万枚(本)。

  收缴假章假证数量之多,令人触目惊心。面对当前制售假章假证犯罪形势,陈士渠表示,下一步,公安部将继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采取挂牌督办、集群战役等系列措施,深入推进专项打击整治工作。

  陈士渠还指出,要推动行业区域治理。针对湖南双峰等重点地区开展集中打击和专项治理行动;及时通报相关部门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加强印刷生产行业和证件原材料销售管理,加强部门印章证件防伪设计和核验渠道建设,完善印章证件使用管理制度,明确使用核验要求和用假惩处措施,坚决堵塞监管漏洞。(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