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7 02:55:27 来源: sp20241117
站在田间地头,她有点儿发蒙——
种地,第一步是什么
今年5月初,90后刘菁在北京市海淀区西二旗租下了一块16平方米的菜地,租金一年800元。
这个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女孩没种过地,家人也没有耕种经验。为了找到合适的土地种菜,刘菁在网上发帖咨询,辗转打听了几个地方,最终选中这块距离公司4公里的共享菜地。
刘菁购置了全套装备:工装裤、遮阳帽、劳保鞋、劳保手套,还买了一副冰袖用于防晒。
“全副武装”来到菜地后,她发现,工装裤又厚又闷,根本不适合在地里干活,只有劳保手套最实用。隔壁地块的“邻居”是种田老手,穿着休闲装、板鞋就来了。
种地之前,刘菁想过上田园生活。平时她也喜欢种花草、养多肉植物。真到了菜地,站在田间地头,她有点儿发蒙:种地,第一步是什么?
这块16平方米的菜地,好似一道考题,让刘菁感到仿佛来到一片“知识的荒原”。对于从未种过地的年轻人来说,知识和经验的欠缺是他们要攻克的第一个难关。
刚种地时,90后吴华因为缺少经验,闹了不少笑话。
有一次,她在地里撒了一些苋菜种子。第二周再去看,她发现“地里怎么长了这么多杂草”,干脆利落地全拔掉了,拔完才发现自己拔的就是苋菜苗。
还有一次,她发现玉米地整整齐齐长出了一些植物,她以为这是自己撒的菜种发了芽——因为地少,她按照书上的指导尝试作物套种,在玉米地里种点儿菜。精心养护了三四个星期,“蔬菜”长到三四十厘米高。她越看越不对劲,忍不住拍照发到菜友群里,才知道她这一个月养护的全是杂草。
在贵阳市周边的一个村庄,新建了观景台和步道。站在观景台上,眼前是一派静谧的田园风光。但田园牧歌不是种地的全部。每逢周末从贵阳市开车来这里种菜的90后教师侯姗感慨,原以为撒下种子就可以等待收获,实际上种地比想象中累得多。
对侯姗来说,最费力的是翻地。她没干过农活儿,握锄头的姿势都得现学。翻完地,她的胳膊和腰背酸疼了三四天,连敲键盘都费劲。
不少种地新手自嘲“差生文具多”。吴华笑道:“工具一直在买,肥料也一直在买。”可惜总是收效甚微。她种了6株秋葵,只成活了两株。网上说一株能结许多秋葵,而她种的两株秋葵一共只结了两根。为了这两根秋葵,她和丈夫兴冲冲地开车30公里去采摘。“为了炒这两根宝贵的秋葵,得找许多其他食材去搭配,才能凑出一盘菜。”吴华笑着说。
长得最好的是苋菜,撒下种子,呼啦啦长出一大片。吴华很满意:“自己种的苋菜非常嫩,比买来的水灵多了。”为了吃掉这些苋菜,全家人想出各种吃法,包饺子、烙饼、炒面、炒饭……
种地,激发了种地年轻人对农业知识的渴求。很多人在线上学习农技知识。网上有博主专门测评农作物品种,还有人手把手地教种地,定期发布适合当下种植的蔬菜种类。
吴华热切地学习各种种地知识,看书、看教学视频,掌握了大量理论,常常兴奋地在菜友群分享学习收获。“因为忙于研究种地,没空看视频直播、没空‘剁手’购物,因此省下不少钱。”她说。
为了给菜地增加营养,刘菁第一次买了粪肥。粪肥的价格让她吃了一惊:“一麻袋鸡粪,重得我都拎不动,才20元。”
她将一麻袋鸡粪一铲一铲地均匀撒在地里。这个种地新手对于施农家肥毫无心理障碍,“‘种地血脉觉醒’之后,真的不嫌脏、不怕累”。
撒过肥料,她将整块地用锄头翻了一遍。新手拿锄头,往往连手的位置、发力方式都不熟悉,因而格外费力。
翻完地,前期准备工作才算告一段落。当时已是5月,刘菁按照时令,种下了几株黄瓜、西红柿,一棵羽衣甘蓝、一棵葱……
在地里劳作久了,对苦和累变得不以为意。“菜地里的虫子多到让人麻木。”刘菁说,如果哪天忘记穿长裤,从菜地干完活出来,脚腕上被咬得密密麻麻全是小包。
有段时间,菜地里出现了很多青虫,“有半个小拇指那么大”。她戴上手套,把虫子从菜叶上拎起来扔到一边。“看到虫子,只想着怎么把它弄走,让它不要吃我的菜,根本不害怕。”刘菁笑着说。
如今,刘菁掌握了许多种地的“冷知识”,小到黄瓜需要爬藤,大到浇水要一次浇透。看着精心呵护的蔬菜一天天长大,刘菁觉得自己也在成长,“这样的生活让我感到满足,精神上很充足”。
(应受访者要求,侯姗、刘菁、吴华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雅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7月30日 07 版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