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8:28:56 来源: sp20241105
#有些APP别再硌硬人了#,这个话题近日登上热搜榜,引发热议。开了VIP但仍有两三秒的中间广告、一按暂停立刻弹出的全屏广告、层层嵌套的用户协议、同意容易取消难的自动续费、算不清的“熟客价”、不管什么APP都要开相机、位置、通讯录权限……话题所谈到的APP乱象,让网友深有痛感。
当然,APP乱象不止于此,从网友纷纷跟帖吐槽就可见一斑。一些网友痛陈不良体验时,甚至直接点名一些APP,向其发出愤怒“控诉”。由此可见,此番乱象的确犯了众怒,一些APP让用户烦不胜烦,防不胜防。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也关注APP乱象。有全国人大代表指出,有的弹窗广告恶意炒作八卦等低俗信息,发布虚假信息,诱骗用户点击获取流量牟利;有全国政协委员表示,APP续费主要问题是“容易误开通、平台不提醒、退订隐蔽深、平台擅作主、客服不回复”……
应该说,经过多年深入治理,APP乱象已经大为减少,但有的乱象如牛皮癣般具有反复性。同时,旧的乱象消除,新的乱象在不断冒出来。此外,有的APP不仅跟用户玩“捉迷藏”的游戏,也跟监管部门玩阳奉阴违的伎俩,明应允、假整改,或敷衍塞责,消极应对。
对假整改要真惩处,特别是那些屡屡踩踏红线的APP更要重拳出击。正如国家网信办所称,对于违法违规APP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度,一经发现,立即查处,绝不姑息。
如何有力有效治理APP乱象?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从立法、监管、技术等方面入手。比如,针对网络弹窗广告乱象制定专门规定,从立法层面健全完善“一键关闭”制度的规则要求。针对“大数据杀熟”等乱象,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算法治理体系,加快人工智能法等相关法规出台,以应对诸如算法歧视、算法黑箱、信息茧房、算法霸权等伦理和法律问题。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消除APP乱象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完全可以通过完善法治、精准监督等手段最大程度压缩其生成空间。
在这个过程中,可激发广大用户的参与热情。对于用户来说,他们是APP乱象的直接受害者,对如何消除APP乱象有发言权,也不乏监督热情。以用户痛点为出发点,以提升用户良好体验为落脚点,治理成效将更为明显。
APP跟用户“勾心斗角”,也许能得一时之利,从长远看,必然付出惨痛代价。用户的权益是用来尊重和保护的,而不是冒犯和侵犯的,如果一味把用户工具化,乃至以坑骗用户为能事,不仅吓跑用户,还可能被下架。从这角度看,APP别再“硌硬”用户,把这个聪明劲用在提升用户体验上。
(责编:徐玉涵、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