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街之水

发布时间:2024-11-21 18:28:12 来源: sp20241121

  甲辰酷暑的一个下午,我去翙岗古村,为的是感受“喜街”。

  村中心有一古牌楼,“凤翙高岗”,刘基题的四个字,在骄阳下特别醒目。牌楼下人头攒动,两旁摊铺林立,木莲冻、炸臭豆腐、酒酿馒头,哪一个都诱人。

  我显然有备而来,短裤,沙滩鞋,一副准备下水的样子。过牌楼,一脚就踏进水浸的街道。老街路面皆为青石板路,而冰凉的泉水,漫过脚背,全身爽快。哗哗而来的水,深二三十厘米,衬着暗色的青石板,一波一波地涌过来。烈日的强光,青暗的水色,构成了鲜明的热冷对比。在酷热下遇到如此凉爽之水而产生的各种尖叫,大约就是翙岗这个夏日的狂欢了。

  水街上都是人,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穿得花花绿绿。最兴奋的自然是孩子们了,他们在水中横冲直撞,各式水枪,互相射击,路过人群纷纷“中弹”。没人责备孩子们的野蛮,大家只是笑,尽情地享受这难得的清凉。

  这就是浙江桐庐翙岗的“喜街”。其实它是“洗街”的谐音,寓意祛灾纳福,平安喜乐,是一项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民俗活动。炎热的夏季,每天午后至傍晚,清凉之水在老街上涌流,瞬间洗去酷暑。

  水从哪里来?又如何“洗街”呢?

  翙岗的地势是南高北低,南部三面环山。这一带的地貌,被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称为“桐庐洪积扇”。通俗地说,就是地表为丘陵地或卵石滩,而地下三四米处,则有坚硬的黄泥层,这土的硬度,有时甚至赛过石板,能储存大量的地下水。而桐庐翙岗、深澳古村的古澳(暗渠)系统,就是在该地理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灌溉工程,人称“江南坎儿井”。

  据《桐庐县志》记载,古澳系统可追溯至宋代,由部分关中地区家族移民南迁引入,通过开凿地下暗渠,以自流方式将水从山上引入村庄,形成溪、澳、沟、塘、井等的系统组合,既独立又关联。翙岗村的先人们,在上游大源溪与小源溪的交汇处,修建了一条约八百米长的水澳。然后再在村首的澳间,用一块石板将水三七分开,三分引入村内,用于生活用水,七分引至村外,用于灌溉农田。而石板则可以移动调节,所以,无论雨下得如何大,翙岗村从来没有内涝过。

  能饮用,能洗涤,能灌溉。老辈人说,这古澳的水,经过一夜的自流自净,至清晨,完全可以饮用,村民皆约定俗成,上午九点前为担水时间,九点后可以洗涤及他用。据不完全统计,桐庐县江南古澳浇灌的农田覆盖面积达三万亩。这古代生活、生产、生态三者相融合的智慧综合系统,至今让人感叹。

  翙岗村的古澳水系,自宋代以来一直存在,且规模较大,据说共有十三个大小澳口,澳口就是人们用水的集中点。刘基隐居翙岗,设馆授学,还曾带领村民翻改水澳,使古澳水系更加科学实用。

  古澳终日终夜清流汩汩,它的上方却是老街,民房林立。每当夜深人静时,屋中人皆枕流安眠,然而,那流却是无声的,它们从源头来,日夜不停,任人们随时索取。而至下游沟渠,溪水们依然要抚慰各种庄稼。

  人澳两安,澳水就这么流了近千年。

  盛夏的夜晚,古澳口的长条石板上,坐满了劳作一天的人们,他们尽情享受清凉。这水穿地而来,它的温度,始终在四摄氏度左右。几百年前的一个夏日,忽然有聪明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在澳口,将闸板推到底,水流就堵住了,几分钟后,水就漫上了街面,那鹅卵石地面,一经泉水冲刷,立刻就凉了下来。不仅是街上,整个村庄的暑气,几个小时后,就会四散,而老街也变得干净整洁。一洗成凉秋,六月不知暑。数百年来,“洗街”就成了翙岗人的避暑利器,泉水能让夏日躁动的内心安静下来,使这里成了著名的古村落。

  翙岗喜街,真是一个澎湃而鲜活的生动水世界。

  俯身古澳口,双手掬一捧泉水,再用力挥洒向天空。水中的双脚,分明感受到了六百多年前刘基“凤翙高岗”惠风带来的凉意。

  看着奔涌而来的泉水,看着欢快嬉戏的人们,内心颇多感慨。面对如此地下清泉,我们实在应该感恩,感恩设计及开凿它们的先辈。这古澳,不仅能洗街,洗去暑热,洗去尘垢,还能修养我们的身心,使我们的行为也纯洁清白。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1日 20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