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画卷铺展开来

发布时间:2024-12-13 16:55:40 来源: sp20241213

原标题:绿水青山画卷铺展开来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各项生态保护措施不断实施,西藏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绿色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良好的生态,为西藏发展注入动能,高原发展的生态底色更亮丽。

9月上中旬,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参与“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活动,记录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西藏实践。

9月的青藏高原草木葳蕤,生机盎然。

在拉萨、那曲采访的10多天,记者一次次见证了“沙漠荒滩变绿洲”的绿色蝶变。雪域高原上,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绿色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梦想”不断延伸。

增绿山川 绿满拉萨

伴着午后炽烈的阳光,记者来到拉萨河南岸的南山公园,顺着山间小道蜿蜒而上,小溪流水潺潺,绿树成荫。

10年前,拉萨南山还是一片荒山秃岭。高寒缺氧缺水的自然环境,对树木生长是严峻的考验。“要让拉萨河两岸各200公里的荒山秃岭披上绿装,并非易事。”拉萨市林草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李宝平介绍,2012年,高海拔植树造林试点率先在南山启动;2015年,“绿色围城”工程逐步开展;2018年,与南山遥遥相对的北山也开始绿化行动……

“你们看到的这些树木,当时几乎都是靠人背畜驮,在岩石峭壁上挖坑,一棵棵种出来的。”李宝平告诉记者,南山植树的成功,实现了海拔3900米以上半干旱地区人工造林“零的突破”,为后来高海拔植绿储备了技术、经验,树立了信心。10年来,林业部门已筛选出高山柳、油松、樟子松等30多种适宜栽种的树种,并取得了山地造林环境调控、耐寒树种筛选等科研突破。

2021年,西藏有史以来最大的营造林建设工程——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已完成营造林51.24万亩,栽植各类苗木8600万余株。

“5年增绿山川,10年绿满拉萨。”这是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的近期目标。

“等到南北山绿化工程全部完成后,春有花、夏有荫、秋有彩、冬有绿,相当于多了600个南山公园。”李宝平充满信心。

生态惠民 荒山变“金山”

“这些树叶子有点泛黄,可能是根上缺水,一定要对坑浇灌,浇透浇足。”“这个白榆刚种下,要进行不定期抹芽,才能保证营养均衡,加快拔节生长。”在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贡嘎机场周边山体造林片区,造林技术顾问索朗旺堆正耐心地指导群众栽种苗木。

“从冷眼旁观,到积极参与,当地村民态度有了180度的大拐弯。”索朗旺堆告诉记者,一开始部分村民担心在千百年来不长一棵树的荒山上种树,根本不可能获得成功。

当看到昔日的荒坡绿树成荫,山杏、沙棘等经济林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群众主动要求将自己的荒地草地纳入造林规划,同时积极学习植树护林知识。

23岁的旦增顿珠在造林区务工已有5个年头,他的工作主要是运输苗木,给新栽苗木抹芽、浇水。“眼见亲手栽种的小树苗一天天长高,我感到很自豪。”不用外出打工,一年有六七万元的收入,还能改善家乡生态环境,旦增顿珠对这份工作很满意。

截至目前,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带动群众就业550余万人次、实现增收19.3亿元。昔日的荒山雪岭变成“绿水青山”,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科学造林 那曲绿树成荫

初秋的清晨,位于藏北羌塘草原的那曲市已有了阵阵寒意。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风大天寒、冻土层厚、冻害严重,植物生长季短、树苗难以扎根,是典型的高寒生态脆弱区,曾一度被称为“全国唯一没有树的城市”。

驱车进入那曲市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路中间种满高山柳的绿化带。细密的枝条擎满绿叶在风中摇曳,向路人昭示着“树”的存在。

“我是土生土长的那曲人,小时候只在电视和照片上才能看到绿树。现在,城区主干道、公园、广场上随处可见我们试种成功的云杉、高山柳、班公柳。”那曲市林草局生态修复科副科长旦增平措满脸骄傲地说,“咱们那曲也有树了。”

早在1998年,那曲市便开始了首次高原高寒植树试种。2008年,那曲市投资40余万元在那曲镇次曲河边建立了那曲地区高寒植树试种基地(1号基地),面积为12亩,集中试种当地高山柳、江孜沙棘等300余株。当年不到1米高的树苗,现在已经长到3米多高。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曲市林草人先后引进了高山柳、云杉、油松等多种树木进行试种,建设了那曲高寒高海拔植树试种2号基地。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584万元,开展造林绿化共计4562亩,森林抚育1万亩。那曲无树的历史,被彻底终结。

在那曲市亿利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科普教育基地,绿油油的云杉林一眼望不到头。负责人高生云告诉记者,2016年以来,亿利集团承接了科技部的相关项目,分析出高原种树的五大限制因子,制定出三防四保方案,用科学方法解决了高寒高海拔地区种树“从死到活,从活到大”的一系列难题。

说起高原种树的艰辛,高生云感慨良多:“刚开始,我们用玻璃罩把树苗罩上,为了保温保湿,没想到紫外线太强把树头都‘烧死了’,现在用的玻璃罩是贴了防紫外线膜的。”经过大量实验,亿利公司摸索出从树种选择、客土改良、苗圃育苗到室外过渡等一整套种树的成熟经验与可行方法,并向当地农牧民群众免费推广。

20多年来,从最开始试种成功的14棵树苗,到现在散布城区各处的“小森林”,独属于那曲的绿水青山画卷铺展开来。

(记者 尕玛多吉 傅强)

项目统筹:本报记者 方莉

(责编:温璐、马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