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大洋,架起相知相亲的桥梁(环球热点)

发布时间:2024-11-19 05:36:06 来源: sp20241119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学生与林肯中学学生在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后合影。

  美国青少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参加机器人体验活动。

  在杭州高级中学,美国青少年体验制作漆扇。

  扫码观看视频

  “在中国的每一天都充满新鲜感!”为期两周的“中国初体验”刚刚结束,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奈尔斯高中学生基拉·康特斯便迫不及待地与同行小伙伴约定:“我们一定要再来中国,这里有太多惊喜值得探索。”

  近日,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河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共同邀请,来自美国7个州共14所中学约190名师生组成的美国青少年“青春同行”交流团访问中国。他们先后到访北京、石家庄、福州、杭州、上海等5座城市,沉浸式感受中国各地风土人情,与当地中国青少年交流互动,收获了一趟精彩而充实的旅程。

  

  走进中国:

  “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

  在北京来一次骑行,穿越中轴线,领略千年古都的文化底蕴;在石家庄赴一场摇滚盛宴,乐享“摇滚之城”的激情夏夜;在福州漫步三坊七巷,体验古厝与新潮完美交融;在杭州泛舟西湖,欣赏“人间天堂”的秀美风光;在上海游豫园、逛城隍庙、参观世界技能博物馆,品味繁华都市的烟火气与科技范……

  在为期两周的活动中,美国青少年一路领略中国山水,感受中国文化,观察中国发展。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来中国。这次旅行为他们打开一扇走进中国的大门,让他们收获许多新鲜的中国体验。

  穿汉服、唱京剧、编中国结、制作鲁班锁、表演皮影戏……要读懂中国,一定少不了体验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

  “我在美国看过太极、川剧变脸等表演,也知道中国武术有很多门类,但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并学习武旗。”17岁的宾夕法尼亚州贵格会菁英学校学生埃米特·克拉利学习中文4年。这次,他走进武术教室,换上练功服,在中国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武旗的技术动作。

  手握旗杆,用力一挥,写有“武”字的旗面“噌”一声展开……利落帅气的动作让埃米特·克拉利兴奋不已。他向记者感叹道:“我来到中国才发现,中国文化远比我想象的更加精彩,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藏着无尽的宝藏。”

  令美国青少年着迷与惊叹的,还有在中国随处可以感受到的科技范。

  北奈尔斯高中学生亚历克斯·班克斯在搭乘两次高铁后,对“丝滑”的高铁体验赞叹不已:“中国高铁非常高效、准点,而且能在高速运行的同时还非常平稳,这太棒了!”

  在位于上海的世界技能博物馆,亚历克斯·班克斯还和同伴们坐上复兴号列车模拟驾驶舱,在讲解员的帮助下,按下启动按钮、推杆,“当”了一回高铁驾驶员。“真希望美国也能有类似的公共交通系统。”亚历克斯·班克斯说。

  有体验,也有分享。在旅行最后一天的中美青少年友好交流会上,华盛顿州塔科马山地中学学生蕾拉·维耶纳走上舞台,表演了夏威夷呼拉舞和新西兰毛利人的甩球舞,赢得场下观众一片喝彩。蕾拉·维耶纳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在外国观众面前表演,“能与中国朋友分享其他族裔的文化,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经历”。

  艾奥瓦州马斯卡廷中学教师丽贝卡·维加斯认为,这次中国之行将让美国青少年拓宽视野,同时他们也可以成为传播者,帮助更多人了解中国。“孩子们可以将这次旅行的收获带回美国,向他们的同龄人介绍中国文化。也许今后他们去其他国家旅行时,也可以向其他人分享在中国的所见所闻。”

  收获友谊:

  “成为人生中的宝贵礼物”

  “我喜欢吹葫芦丝,这是一种中国传统乐器。你平常爱做什么?”“我是一名摔跤手,平时会花很多时间训练”——在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开朗的中国女孩陈恩慈与林肯中学学生伊莎贝尔·索尔达娜认识没多久,便打开了“话匣子”。

  两个女孩分享了彼此的家庭和校园生活,相互“晒”了手机中保存的家乡风景照,还一起练书法、包肉燕、玩投壶游戏,一天的相处短暂却愉快。和记者说起自己的新朋友,伊莎贝尔·索尔达娜的脸上溢满笑容:“我们有聊不完的话题。我们还一起制作了福州传统油纸伞,我会把它带回美国留作纪念。”

  临别时,陈恩慈将自己和伊莎贝尔·索尔达娜的名字写在了油纸伞上,“希望她记住我,记住中国”。

  此次中国之行中,每一个美国青少年都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在所到的5座城市,他们受邀走进当地中学,与中国青少年交流互动。逛校园、吃食堂、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分享彼此学习生活中的趣事……中美青少年虽然第一次相见,却总能快速“破冰”,热络起来

  “我遇到的每一个中国小伙伴都非常热情。我们常常在聊天中惊讶地发现喜欢同一个运动员或是追同一部电视剧,甚至关于学习和成长的烦恼都很相似。”华盛顿州体育场中学学生杰克·波特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手机相册里和中国小伙伴的各种自拍。

  “当孩子们回到美国,与中国同龄人在一起的场景会成为他们印象最深的画面之一。”林肯中学音乐教师琳恩·艾森豪尔已是第五次带学生参访中国,见证了一批又一批中美青少年跨越语言、文化的差异,建立深厚而长久的友谊,“两国孩子通过交流发现,彼此的共同点远多于不同点,而正是这些共同点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我相信,他们在真诚交流中结下的真挚友谊,会成为人生中的宝贵礼物。”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孙天培在认识新朋友的同时,也想起了自己的老朋友。今年1月,他曾参与接待马斯卡廷中学第一批来华访问的学生,与其中一个名叫乔纳森的男孩结为学伴。“当时,我们一起体验机器人搭建,聊得很投缘。今年除夕,我给乔纳森发去微信,告诉他中国农历新年即将到来,祝他新春快乐。乔纳森很快回复我说,希望有机会能再来中国,也邀请我去美国找他玩。这次,我见到新一批来自马斯卡廷中学的学生,非常亲切。相信今后我和新朋友们也会保持联系、友谊长存。”孙天培说。

  憧憬重逢:

  “与中国的故事才刚开始”

  北奈尔斯高中学区语言部主任托德·鲍恩与记者分享了一个有趣的观察,随着探索中国的脚步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美国青少年开始尝试说中文,期待与中国人有更多互动。

  “我们学校从2008年起开设中文课程,参加此次活动的学生都选修了中文课。我很高兴地看到,在这次旅行中,他们越来越主动地用学过的中文与当地人交流。”在托德·鲍恩看来,语言与文化是交融的,“对孩子们来说,学习中文,不仅要掌握词汇、句子的意义,并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背后的文化。这次旅行搭建起一座桥梁,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以及中国文化。”

  学习中文3年的贵格会菁英学校学生泰约·阿戈约告诉记者,他打算在大学继续辅修中文。“这次旅行是练习中文、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好机会。到中国实地走过、看过之后,我对中文课上所学的词汇以及中国文化有了更具象的认知。”泰约·阿戈约说。

  华盛顿州三城预备高中学生卢克·兰金也在此次中国之行中产生了学习中文的浓厚兴趣。一路上,他多次找到团队中的中文教师,请教中文学习的入门之道。“我之前没有学过中文。来到中国后,我发现这里有太多迷人之处,渴望对中国有更多了解。”卢克·兰金说。

  许多美国青少年与卢克·兰金一样,因为这趟旅行而被中国“圈粉”,期待与中国有“更亲密”的接触。

  来自马萨诸塞州菲利普斯安多佛中学的双胞胎姐妹苏海拉·考顿和萨基娜·考顿在此行中爱上了麻婆豆腐,想去四川吃一次地道川菜;伊利诺伊州西奈尔斯高中学生山姆·科比林斯基听说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想去那里亲眼看一看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华盛顿州福斯高中学生贝莉·琼斯在感受北京、上海等现代化大都市的魅力后,想去云南、贵州等地,领略中国的另一番旖旎风情……临别之际,美国青少年列出长长的愿望清单,憧憬着与中国的重逢。

  “我希望家人朋友都能体验过去两周我经历的一切。我相信,这次旅行只是一段友谊的开始,如果我们用更多时间去了解彼此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我们一定会拥有更美好的未来。”马斯卡廷中学学生伦敦·迈耶说。

  林肯中学学生希夫将一份珍贵的礼物装进背包,那是一把写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团扇。“这是我在福建认识的好朋友送的,他告诉我这句中国古诗的意思是,真正的好朋友即便远隔万里,两颗心仍会紧紧连在一起,像邻居一样亲近。这段美好的旅行结束了,但我相信,我们与中国的故事才刚开始。”希夫说。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