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09:34:32 来源: sp20250104
图为今年4月,甘肃省嘉峪关市新城镇新城村农民操作北斗导航定位拖拉机铺设地膜。 马玉福摄(新华社发)
航天科技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领域,航天科技成就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天事业进入发展“快车道”,航天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标注了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高度和深度。
发展航天事业不仅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需要,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新动能,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本期选取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等领域代表应用,展示航天科技如何服务国计民生,创造美好生活。
——编 者
载人航天工程——
空间应用成果加速落地
本报记者 刘诗瑶
4月26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根据计划,乘组将利用舱内科学实验机柜和舱外载荷,在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开展90余项试(实)验。后续,试(实)验生成的样品将由科学家深入开展分析研究,有望取得一批重要的科学应用成果。
建造为应用、应用为根本,是打造中国人太空之家的初心使命。自1992年立项实施起,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就着眼于充分发挥应用效益的目标,研制部署了一批国际领先的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设施,持续滚动开展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目前,我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空间应用有序展开、成果频出。据统计,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有4000余项成果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以太空育种为例,在宇宙射线、微重力等极端环境作用下,太空“出差”的种子遗传进化加速。经科研人员筛选培育,形成了特性稳定的新品种,提升传统育种技术效率。2022年12月,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将来自黑龙江抚远的蔓越莓种子带回地球,在全球开创了蔓越莓太空育种的先例。
此前,我国科研人员利用航天育种技术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种培杂泰丰、华航香银针等,在产量、品质、抗性上表现突出。国家农业农村信息中心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航天小麦品种“鲁原502”累计推广面积超1亿亩,解决了大穗型小麦品种易倒伏难题,成为全国小麦种植的主导品种之一。截至目前,我国航天育种搭载实验3000余项,育成主粮审定品种240多个,蔬菜、水果、林草、花卉新品种400多个,创造直接经济效益逾3600亿元,年增产粮食约26亿公斤。
载人航天还在生命健康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我国航天员在轨周期一般长达6个月,身体机能深受太空失重、辐射等因素影响,开展相关医学研究,有利于探究更多人体心血管和骨骼奥秘。我国科研团队完成了中国首例太空器官芯片研究,这也是国际上首例人工血管组织芯片研究,标志着中国成为国际上第二个具有在轨开展器官芯片实验和分析能力的国家。地面科研人员研发了一系列航天员健康维护和能力维持与增强技术,这些技术高效、无创、易操作、可穿戴,也可用于服务大众健康。
此外,我国在太空中关于微重力流体、燃烧和材料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解决国家材料短板问题、改进相关产品生产加工工艺等作出了积极贡献。以空间实验获得的一种非晶合金制备方法为例,相关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设备的量产零部件。
航天科技是世界各国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我国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等航天重器的研发和空间站建造过程中,应用了大量高精尖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带动了微电子、机械制造、通信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创新、工艺提升和产业升级。
运载火箭外侧都包裹着一个涂层,能够实现较低的太阳吸收率和较高的红外辐射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发挥航天科技优势,将火箭用涂层应用于民用大型建筑群,研发了数十种高性能建筑涂料,附着力强、耐高温、耐腐蚀,深受市场青睐,成功应用于陕西西安北客站枢纽工程、甘肃兰州中川机场等大中型工程建设中。如今,越来越多大型建筑穿上了火箭同款“外衣”,进一步增强了基建的实力。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应用深度广度不断拓展
本报记者 谷业凯
江苏省南京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无人机起落有序,飞行通畅。4月22日14时30分,一架搭载血液冷藏箱的无人机从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起飞,经过15分钟固定航线飞行,降落在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门诊楼前,准时完成血液运输任务。2公里之外,南京市浦口区消防救援大队正在进行消防演练,无人机从飞驳车载机巢中飞出,视频画面实时回传,红外线热成像系统迅速定位“被困人员”,帮助消防员实施救援。
低空飞行,如何防止多架无人机相撞?怎样让不同用途无人机在规定区域飞行?就像地面上的汽车需要地图和定位一样,无人机低空安全飞行,少不了实时位置数据。在南京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就像“眼睛”,让无人机可以精准感知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动化协同操作,并按照规划的航线完成任务。
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金培介绍,通过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无人机可以轻松获得动态厘米级精准定位服务能力,即使在外界环境干扰较强的区域,也依然能够保证定位精度,降低飞行风险,提高作业效率。此外,基于矢量、卫星影像地图,集成3D地形、气象等多维数据,千寻位置自建的低空监管服务管理平台,相当于在空中部署了无形的“交通警察”,保障无人机等低空飞行设备的有序、安全、合规飞行。
天上建好,地上用好。近年来,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应用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在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拓展生产生活应用场景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时空赋能作用。
在新疆塔城,国网塔城供电公司在额敏县玉什喀拉苏镇萨尔吾楞村打造了5万亩“电力+北斗”机井群控示范区,64口机井台区装上了北斗智能断路器等设备,定位服务结合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村民只需手机操作就能为上百亩土地浇水;在浙江衢州,北斗亚米级高精度定位模组的车载终端辅助公交车和信号灯“隔空对话”,智慧交通系统会根据车辆实时位置调整红绿灯时间,保障公共交通优先通行。
“天作棋盘星作子”。如今,北斗系统已在众多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在交通领域,全国道路营运车辆应用北斗系统超800万辆,超4.8万艘船舶、超1.3万水上助导航设施应用北斗系统;在农业领域,全国超过10万台农机已安装北斗自动驾驶系统,接入国家精准农业综合数据服务平台的农机装备达到25.8万台;应急管理服务方面,“北斗+安全智能监测预警云平台”已在全国布设监测点8000多个,完成超过600次安全预警。
2023年11月发布的《中国北斗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我国各种类型的北斗终端设备(不含消费类电子)应用总量接近2300万台/套,北斗应用渗透率超过50%。涉及国计民生主要行业的北斗终端设备应用数量超过1300万台/套。
“北斗产业发展历经了起步、成熟和全球化服务三个阶段,北斗应用规模不断扩大、深度持续增强。”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表示,近年来,我国北斗产业始终保持了高速增长和快速发展态势,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以及大众应用等方面均得到巨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高分专项工程——
高质量遥感服务走向大众
本报记者 喻思南
去年8月,受5号台风“杜苏芮”影响,吉林北部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其中,扶余市农田积水严重,庄稼也被雨水冲刷得东倒西歪,随时有倒伏风险。
必须尽快抢救作物,补偿农民损失。然而哪些耕地受灾、受灾情况如何,保险公司只有掌握精准信息,才能快速理赔。正当农民焦急地等待救援时,基于当年5月至8月的高分卫星遥感数据,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结合光学、雷达、耕地数据等信息,快速提取了洪涝灾害受灾区域,确定了受灾耕地的范围,为损失核定、办理理赔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得益于及时的保险赔付,扶余市农民清理积水、扶正倒伏的作物、补充肥料……经过各方努力,农田逐渐恢复了生机。
赋能农业保险理赔,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以下简称“高分专项工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我国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分卫星被称为太空中的“天眼”。自2010年启动至今,高分专项工程突破了1500余项关键技术,实现从地球静止轨道到低轨卫星群、从可见光到红外、从多光谱到高光谱、从光学遥感到雷达遥感的对地观测能力,构建了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骨干网。
“发展高分卫星不仅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更是惠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大众的民生工程。”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书记兼高分专项工程副总设计师孟令杰介绍,高分卫星数据和成果已经为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在国内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城乡建设等28个行业,与老百姓“吃穿住行玩”息息相关。
比如,在防灾减灾方面,用高分卫星制作的台风观测高清云图,可以清晰地观测到台风眼的结构以及运动变化的规律,精准预测发生在我国周边的台风有关信息;在环境保护方面,高分卫星用于云南的滇池、洱海等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监测,为当地开展水治理等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2年12月,我国成功发射高分五号01A卫星,标志着高分专项工程空间段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目前,高分专项工程已全面转入卫星应用阶段。高分系列卫星本领越来越强,高分卫星遥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在湖北省天门市,高分影像数据用于道路安保隐患点采集与设计,有效节约了道路安保工程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高分卫星遥感数据帮助土地草原确权,能够避免牧民因测量方法产生的分歧。
为了让高分卫星数据和技术成果更好服务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近年来,国家航天局联合多个部门建设了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孟令杰介绍,该平台旨在综合高分专项工程的卫星数据、技术成果和应用经验,同时引接陆地、气象、海洋有关卫星数据,共同搭建空间信息服务资源共享枢纽。今年4月,该平台业务版正式发布,包括此前发布的公众版、科研版、国际版,将更好地助力我国遥感综合应用能力迈上新台阶。
“未来,高分遥感数据应用产品不仅要服务国内,更要深度走向世界,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作出更大贡献。”孟令杰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0日 19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