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09:52:21 来源: sp20241105
2022年7月,徐利民(右三)和相关专家实地察看上山遗址博物馆选址区块。 张国萍摄
那个心系“上山”的人,走了。然而,他为党和人民事业恪尽职守的精神将永驻人心。
2022年9月20日凌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利民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52岁。他从基层一步步成长,历经虞宅乡党委书记、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县委办公室主任等多岗位锻炼,始终充满激情、敢闯敢干,为浦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关心群众 以诚动人
得知徐利民去世,虞宅乡西山村村民邱源枢泣不成声。
老邱家中两个儿子身患残疾,家庭生活困难。徐利民在虞宅乡工作期间,经常去老邱家走访。尽管后来工作变动数次,可每回路过西山村,他都要找老邱坐上一会儿。
2021年的一天,徐利民到西山村参加活动,趁着间隙来看望老邱。离开老邱家后不久,徐利民又折返回来,递上1000元,让他贴补家用。“他口袋里平时不装现金,是去跟别人借了再回来的。”邱源枢说。
对老百姓有利的事,哪怕再难,徐利民都要去干。
2005年,浦江山区群众用水紧张,虞宅乡当地村民凑钱买塑料管到数里地外的山坳里去引水。知晓此事后,徐利民决心为群众解决喝水难问题。
在他的努力推动下,深清源水库于两年后建成,解决了虞宅乡14个自然村、约1万人口的饮用水问题,为当地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水资源保障,也让虞宅乡在2022年夏天遭遇严重旱情时安然度过。
“徐利民跟他的名字一样,有着一颗为民心!”曾与徐利民一起共事的虞宅乡农办原主任张海平表示。
2009年,虞宅乡张村想新建一条公路。“以前是石子路,村民出行不太方便。”村支书张有军回忆,造新路涉及土地征用,村里一时谈不拢,徐利民就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有的村民白天在外务工,他就等到夜里拜访,以诚动人。
在徐利民的带领下,这条约1700米的山间水泥路顺利完工。“有了这条路,全村村民受益,大家都不会忘了他的好。”张有军说。
传承文化 甘于奉献
“2019年12月,县委正式下文成立上山文化领导小组,我因各种机缘巧合出任常务副组长。或许有缘吧,30年前我从农校农学毕业,与上山稻作相联了,这也意味着我必须担起上山具体谋划的责任了。”
这是徐利民生前写下的一段工作笔记。
徐利民曾说,“人总是要为什么而燃烧的!”
女儿徐子涵遗憾的是,过去没能真正了解父亲,一直不明白,他为何总是那么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送别他、缅怀他?
上山,是徐子涵常听父亲聊起的关键词。追寻父亲的足迹,徐子涵来到上山遗址博物馆。听着博物馆馆长张国萍深情介绍,徐子涵不觉泪流满面。
张国萍一直不愿相信徐利民离开的事实,“如今走在上山遗址的每一个角落,都仿佛能够看到他的身影。觉得他会突然出现,如从前般跟我说下一步我们要怎么做……”
在徐利民接手并分管上山遗址工作的短短3年间,“万年上山”成为闻名全省乃至全国的一个文化IP。
“曾听徐部长说起,他已经动笔写了二三十篇自己眼中的上山文化大事记,这些就像他的宝贝一样。”在浦江县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方黎晨眼中,徐利民钟情上山遗址,以能投身上山文化工作为荣,认为这是一辈子最值得做的事情,“在他的感染带动下,宣传部几乎每一名干部都成了上山文化的代言人。”
在徐利民的办公桌上,分门别类摞满了一份份关于上山遗址的材料,伸手便能取用。夹着笔的工作笔记翻到最后一页:“上山申遗必须坚定信心”。这是徐利民用以自勉的一句话。
“父亲是一颗善良、勇敢、热于奉献的螺丝钉。”徐子涵心中的疑惑终于有了答案。
埋头苦干 创新探索
浦江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文戈与徐利民相识于20多年前。那个时候,徐利民作为县委报道组组长被抽调到浦江县学习教育办公室。“我们一起伏案作文,一起咬文嚼字,常常为了一个标题来回斟酌,甚至为了一个字反复推敲……”在李文戈眼中,徐利民追求完美,要做就想做到最好。
为了健全现有网络渠道的投诉响应机制,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徐利民想到:能不能让基层矛盾从投诉到解决实现一站式闭环?
想明白了就坚决干。2020年6月,徐利民整合浦江县8890热线平台、政协网络监督、浦江发布等8个网络问政板块功能,推出“民情暖哨”网络综合治理平台。2021年,“民情暖哨”工程成功入选金华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项目。
浦江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关键时期,传统产业该何去何从?新兴产业发展该怎样精准定位?干部队伍的精气神是否仍然饱满?
面对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遇到的种种新情况,徐利民主动向县委主要领导要“考卷”,组织多方力量,重磅推出“奋力赶超 干在今朝”系列述评。
优秀作品的背后,是徐利民挑灯夜战、成百上千次的推敲和修改。有句话他总挂在嘴边:“宣传思想工作所凝聚的能量,胜过千军万马。”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9日 06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