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20:37:54 来源: sp20241105
“湾”有引力,迸发活力。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发布5周年。7月9日,广东省政协召开“加快规则机制‘软联通’,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专题协商会,组织省各民主党派、省工商联负责同志和政协委员代表,与省公安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现场协商。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启动以来,我们以实施‘湾区通’工程为抓手,坚持改革引领、开放驱动、民生优先、平台示范,全力推进与港澳规则机制的联通、融通、贯通。”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介绍,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取得积极成效。
其中,“港车北上”“澳车北上”落地实施,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累计验放“北上”的香港、澳门单牌车突破200万辆次;优化实施“跨境理财通”试点,上线“跨境理财通2.0版本”,目前参与试点个人投资者达11万人,资金跨境汇划金额超500亿元;持续推进职业资格认可,累计超3900名港澳专业人士在大湾区内地执业;2023年广东中小学在读港澳学生超过8万人。
10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粤港跨境通办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被赋予“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今年年初,省政协党组将“加快规则机制‘软联通’,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确定为专题协商议题,列入2024年度协商计划。
2月至6月,省政协调研组联合广州、深圳、珠海市政协,深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和香港、澳门,以及浙江、山东调研考察,举行多场线下座谈会和线上讨论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报告显示,五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促进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作为大湾区建设的一项关键性、牵引性工程,持续推动大湾区在要素跨境流动、营商环境优化、民生融合发展、科技创新协同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政策法规与标准融合取得新进展。《纲要》发布以来,广东相继出台省级政策法规60余项,推动10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粤港跨境通办,覆盖经济、教育、科创、民生、就业、政务各领域;联合港澳先后发布183项“湾区标准”,近百家“湾区标准”示范店落地运营;组建“粤港澳大湾区认证联盟”,成立广东粤港澳大湾区认证促进中心,公布首批15个“湾区认证”项目,推动三地质量认证规则衔接。
经济金融联通水平达到新高度。积极推进实施“深港无缝清关服务”和粤澳货物“一单两报”;“组合港”“一港通”通关模式覆盖珠三角主要港口城市。
科技创新协同开创新局面。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制定《省科技厅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分工方案》,提出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科技合作机制;与港澳分别签署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协议,持续深化三地科技创新交流合作;散裂中子源、超算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向港澳地区开放。
民生融通获得新成绩。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累计批准19家指定医疗机构,进口临床急需港澳药品和医疗器械56个;全面实施人才“优粤卡”制度,试点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累计有3500多名港澳专业人才通过“一试多证”获得三地技能证书;港澳大学争相“北上”,香港与大湾区内地九市已有4所合作办学高校,另有3所合作办学高校正在筹建。
建议加快急需人才引进和职业资格互认
根据报告,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粤港澳大湾区规则机制“软联通”还面临一些问题,包括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差异影响联通效率、“软联通”涉及的部分中央事权有待理顺、政策改革系统集成不足、湾区协同融通有待提升等。
如何破解难题?报告从争取中央进一步给予立法支持和放权赋能、谋划建设重大开放新平台、着力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大力推动优质要素高效流动、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多维度推动联通发展等6方面提出了18条具体建议。
其中包括建议推动中央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改革授权清单”,以“清单化、集成式、一揽子”方式赋予广东在大湾区内地九市的综合改革授权;规划建设“双向飞地”新型开放平台;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高标准规划建设国际组织集聚区等。
协商会上,省各民主党派代表、工商联代表、委员代表从不同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人才要素流动,是颇受关注的话题。
九三学社省委会专职副主委董美玲建议,加快急需人才引进和职业资格互认,立足“湾区所需、港澳所长”,针对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现代物流和大健康等急需人才的领域,加快制定专业资格互认范围和标准,成熟一行实施一行。
省政协常委,省新阶联副会长,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郝传鑫建议,推动粤港澳创新人才跨境执业、放宽执业门槛、完善扩大技能职业资格互认等规则机制软联通,让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人才深入融入国家经济发展大局。
对此,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杜敏琪在作回应交流时表示,港澳居民在广东参保达32万人,同时目前已有8个领域港澳专业人才可在大湾区便利执业。下一步将继续推进优化港澳青年就业创业环境、拓宽港澳居民社保服务事项、推进职业资格认可等三方面工作,同时围绕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争取国家更高的放权赋能。
“优化营商环境”亦是高频词。
“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民革省委会副主委唐冬生建议,采取政策激励等方式,推动大湾区更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与“湾区标准”制定,支持企业申报“湾区认证”。
广东省工商联秘书长关向明建议,积极搭建政企对话沟通制度化平台,梳理和发现三地“软联通”存在的行业性和领域性问题,探索三地行业协会参与大湾区行业标准制定,推动湾区数据、人才、金融、技术等标准统一互认,促进创新资源的高效流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将大湾区的融合和协同向纵深推进。
“大家关心的企业等营商主体的便利化准入问题,我们针对横琴、河套、南沙、前海等重大合作平台进行了市场准入规制的创新,确保办事效率更高。”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光明说,接下来将对报告及协商会上提出的相关建议抓好落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南方日报记者 马立敏 通讯员 魏强 张露曦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