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12:05:44 来源: sp20250104
旧金山之行结束,中国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
国之交,美方盛情邀约中方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在美期间,习近平主席还先后会见了墨西哥、秘鲁、斐济、文莱、日本五国领导人。
亚太之交,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打造亚太下一个“黄金三十年”。
||1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全球合作,习近平主席在APEC会议上的两个演讲中,27次提及“全球”,充分彰显“中国好,世界会更好”。
||APEC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旧金山莫斯科尼中心举行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旧金山面向全世界所说的,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与这种自信对应的是,局势正在起变化。中国之于亚太,亚太之于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习近平主席将亚太地区形容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全球发展稳定之锚和合作高地”。一句话,彰显出亚太的重要地位。
从地理角度上来看,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来自亚洲、大洋洲和美洲地区,其21个成员加起来,GDP占全球的62%,贸易总额占全球的48%。
亚太,拿出这样的合作成果,有两股力量。一个是正向力量,亚太经合组织早早就确立了“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的目标,使得亚太地区平均关税水平从17%下降至5%。
另一个是负向力量,因为美方的战略误判,美国与中国仍处于贸易摩擦的状态之下,美国不但没有取消对中国加征的关税,还在渲染着“去风险”,破坏多边贸易体制。美对华制裁清单上,还有1300多家中国企业。
眼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亚太前两大经济体的合作如果更加顺畅,APEC提出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目标才会更进一步,“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名号,才会更加名副其实。
这么说,是因为相比于全球另外两大经济板块,欧盟和北美,亚太经济一体化发展确实走得慢了一些。
欧盟早已建立了一体化的经济体系,而北美也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建立了紧密的经济联系。有研究指出,如果亚太自由贸易区实现,2025年产生的收入增长可以多达2.4万亿美元。
亚太地区能否实现一体化发展,能否建立亚太自贸区,实现更大活力,关键就在中美关系。这样来看,也就更明白了为什么这次APEC的主办国美国会如此重视中国。
谭主了解到,拜登总统向习近平主席专门发出了一份举行元首会晤的单独邀请,不同于本次APEC期间的双边会见安排。
||拜登从白宫南草坪出发前往旧金山与习近平主席会晤
还有不少人评价,这是一场“中美峰会”。用“中美峰会”来指代APEC,并非在冲淡2023年APEC会议本身。相反,这恰恰是在给APEC注入可能性。正像APEC政策支持小组主任卡洛斯·栗山所说,中美关系是峰会的焦点,因为它关系着整个亚太地区经济的稳定。
美方并非不清楚,什么是历史正确的一边。只不过,在通往合作的路上,美方更在意的是自己的主导权。
这也就有了本次APEC会议上的尴尬一幕——在APEC会议举行期间,美国单独组织召开了由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的会议。
“印太经济框架”,是美国政府这两年提出的构想,从去年9月开始正式启动了谈判,目的是为了将中国排除出亚太合作之外。现在,一面邀请中国坐到APEC大家庭的座位上来,一面又去“开小会”,已经很能说明“印太经济框架”的成效几何。
谭主了解到,美国并没有推动达成“贸易支柱”相关的协议。主要原因是,当与会的东南亚国家想谈贸易问题,谈降低关税和减少市场准入门槛时,美国却鼓吹着“人权”等理念,要求设置一些比较苛刻的环境等规则。
大家不欢而散。日经新闻评价,美国想要抓住的亚洲经济圈主导权仍在途中。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美国总统拜登以及韩国总统尹锡悦试图在APEC会议期间合影
而“印太经济框架”首脑会议更是闹出了大笑话,会议推迟了一个多小时,因为美国总统打电话迟到了,这直接影响了各国领导人的后续行程。对此,日媒毫不留情地评价道,此举无异于给美国这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泼了一盆冷水”。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在两场演讲中,针对性提到,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泛安全化。要坚定不移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
谁在推动亚太地区合作,谁就是站在历史正确一边。APEC会议的成果显示,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看清趋势和潮流。这也反映在与会各国最后达成的《2023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旧金山宣言》当中。
宣言里,谭主注意到这样一句话:
我们强调致力于以市场驱动方式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包括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议程。为此,我们将加强能力建设和技术合作,支持本组织经济体参与地区全面和高质量发展事业。
这是美国在本土签下的宣言。这句话和美国对中国的承诺一样,代表着合作的大势。唯有合作才能发展,不合作是最大的风险。
对于亚太的定位,习近平主席说,亚太不能也不应该沦为地缘博弈的角斗场,更不能搞“新冷战”和阵营对抗。
理解这句话,有两个国家,是很好的观察角色。一个是澳大利亚,一个是日本。要知道,美国为了在亚太地区和中国竞争,提出了所谓“印太战略”。这个战略有两个支柱,一个是以“印太经济框架”为核心的经济支柱,一个是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为核心的政治支柱,两个支柱都是为了保证美国在太平洋及印度洋地缘政治中的主导地位。
现在“印太经济框架”乏善可陈。与之对应的,是“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的国家也开始出现变化。
早在APEC会议一周前,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就率领历史规模最大的代表团来到中国参加进博会。此次也是双方高层互访中断达7年后,澳方总理的首次访华。
访华时,阿尔巴尼斯特别致敬了澳大利亚前总理惠特拉姆先生,和他一样将访问北京的首站选在了天坛,听到了历史的回音。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今年访华参观天坛,50年前惠特拉姆站在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前
50年前,惠特拉姆正是凭借着独立自主的政治远见和政治魄力,在中美建交之前,就率先访问中国,并与中国建交。
但这样的精神,莫里森政府并没有延续,而是随美起舞,将所谓安全逻辑置入中澳合作当中,结果对澳的经济基础——出口产业几乎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不能保持战略自主、搞阵营对抗的代价,澳大利亚已经给出了前车之鉴。同为“四方安全对话”成员的日本也在调整自己的身位。
最近两个月,日本不断抛出橄榄枝,向中方传递出合作的善意。
10月底,日本新上任的外务大臣上川阳子就明确表示:“开创日中关系新局面是日本外交的最重要使命之一。”而不久前,日本内阁特别顾问、国家安全保障局长秋叶刚男也专门抵京,与中方举行中日高级别政治对话机制磋商。
本次APEC期间,习近平主席时隔一年后,再次会见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习近平主席会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在中日领导人的会见中,谭主注意到,双方首先确认的是彼此的战略互惠关系,还积极评价了刚成立的中日出口管制对话机制。
这个细节很能说明日本对于搞地缘博弈的痛感。此前,日本随美起舞搞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限制范围比美国还多,结果把市场拱手让给美国。
用所谓安全逻辑干扰合作的代价,已经显现。7月至9月,日本GDP环比年率下降2.1%,这是近三个季度以来日本GDP首次出现负增长。
“四方安全对话”的另外一个国家,是印度。尽管这次受邀,但印度领导人并没有赴美,其中的原因,谭主之前分析过,美国今年不仅多次失信于印度,还对印度的内政问题指指点点。也是因此,今年的G20峰会上,作为轮值主席国的印度和美国分道扬镳。 作为“印太战略”重要支撑国家的变化,恰恰说明了地区国家对亚太定位的认识正在更清楚。
正像商务部研究院美大所副所长周密所说,“印太”本质上就是美国基于霸权主义思维打“新冷战”的产物,带有着浓厚的地缘政治底色,核心就是要绑架盟友遏制中国。
不止如此,美国一直试图用“印太”这个新造出来的词,替换已经约定俗成的“亚太”概念。除了消解“亚太”代表地区一体化以及全球化的勃勃生机外,美国还有更深层的诉求和目标。
根据亚太问题专家杨超的分析,从文化和历史角度来说,“亚”的内涵是,亚洲各国人民在进行反抗殖民主义斗争时,随着民族意识和地区意识的逐渐觉醒,亚洲从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逐渐变成了各国人民都一致认同的集体理念。而“印太”就是要冲淡“亚太”概念所蕴含的地区各国成为自主政治力量的倾向。
“印太”的目标,显然有悖于亚太国家的共同认识。在APEC各国成员最新达成的旧金山宣言中,谭主就注意到在评价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和工作时,是这样写的:
致力于2040年建成开放、活力、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实现所有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共同繁荣。
“共同体”的前提,是“自主自愿、协商一致”,是尊重各成员自主发展权。这样的自主理念,恰恰是跟所谓“印太战略”中的遏制思维最大的不同。
而亚太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是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首次出席APEC时提出的,早在2020年,这一理念就被写入了APEC的共同愿景,进而延续到了今天的共同宣言中。
||2020年APEC部长级会议通过“布特拉加亚愿景”
其实,早在2012年,美国就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现在,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早已被丢入了历史的垃圾堆,而今,所谓的“印太战略”恐怕也难逃这样的命运。
在APEC会议的两场演讲中,习近平主席连续多次提及了一个数字,30。
30年前,面对冷战结束后“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亚太地区领导人顺应和平和发展的时代潮流,召开了首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一致同意超越集团对抗、零和博弈的旧思维,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致力于共建一个活力、和谐、繁荣的亚太大家庭。
30年后的今天,当APEC会议交由美国主办时,美国变成了贸易壁垒的构筑者,据统计,美国上届政府累计实施逾3900项制裁措施,相当于平均每天3项。而擎起全球化大旗的是中国。
意识决定行动,变化背后,是中美两国底层逻辑的差异。美国眼中的全球合作,是利己。中国引领的全球合作,是立己达人。
这样的认识,在亚太这片区域的发展进程中,显露无疑。
早在2008年,美国宣布介入并随后主导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当时,中国即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把自己想实施的贸易规则,都放到了TPP里。
为了与中国竞争,TPP的成员国在巅峰时也几乎只包含太平洋东岸的国家。TPP成员中,当然也没有中国。
TPP显然是在阻碍整个亚太地区的自由贸易,于是APEC成员国一起想了个办法,可以通过“东盟+”的方式构建一个主要由西太平洋国家组成的自贸协定,和TPP一起来推动整个亚太的自由贸易。
后来,在中国大力推动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变成了现实。东盟十国,以及中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在2013年开始了谈判。
中美之间的区别,从这时起更加凸显了。在RCEP中,中国从一开始就宣布支持东盟在地区合作中的核心地位,最大程度考虑地区国家的利益。而TPP则在美国加入之后就被变成了美方自己主导的经济体系。
结果是,到今天,RCEP依然是推动亚太地区合作的重要力量,15个参与的亚太国家,覆盖人口约22.7亿,GDP约占全球的33%、出口额占全球的30%,是当前世界上参与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协定。
而美国退出TPP,TPP变成了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参与国家占全球GDP的比重仅剩13%。即便如此,中国还是申请加入CPTPP,为的依然是地区发展合作。
||2023年首届RCEP经贸博览会举行
正像习近平主席所说,过去30年,我们妥善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挑战,维护了亚太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靠的就是谋大势、顾大局,弘扬和而不同、和衷共济的伙伴精神,不断将成员多样性转化为合作动力,优势互补,携手共进。
在这三十年里,越来越站在历史错误一边的国家,恰恰是因为没能做到“谋大势、顾大局”,没能做到以天下之利为利。
这恐怕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人把推动全球合作和全球经济复苏的目光,望向中国。过去三十年,一直是中国向世界张开怀抱的30年,也是让世界搭上中国便车的30年。
||新疆阿拉山口,中欧班列从这里经过
根据《世界开放报告》,中国的开放指数不断攀升,还带动了地区和全球更加开放,从2008年至2022年,金砖国家开放指数增长了7.4%,涨幅显著大于G7等发达经济体,而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开放指数也上涨了5.3%。
中国用自身的发展,带动了世界的增长繁荣。就在今年年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明确表示,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二要靠亚太,而光是中国一个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就达到三分之一,且中国经济每增长1%,就能带动其他亚洲经济体增长0.3%。
在旧金山,中国多次强调了一句话,“不是要取代谁”。这话,是跟美国讲的,同样也是跟世界讲的。
中国从来没有超越或取代任何一个国家的打算,中国也不赌任何国家输。中国只是想让自己的人民过上好日子,中国也深知,世界各国人民都希望过上好日子。
为了共同的目标,何不一起,再出发。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