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年数据看中国经济何以不断向前

发布时间:2024-11-18 09:38:49 来源: sp20241118

  今天(7月15日),中国经济半年数据公布。一份半年报,十几个重要指标,看什么?怎么看?

  GDP增速最直观,从上半年看,同比增长5.0%,与年初提出的年度目标相符。从季度看,二季度GDP同比增长4.7%,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回落;从环比看,二季度GDP增长0.7%,环比增速连续八个季度正增长,经济保持平稳向好态势。如果再考虑到今年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5%的中高速增长更显可贵。

  其实,对中国这样大体量的经济体来说,GDP季度间的小幅波动不必过度焦虑。尤其是,中国经济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之后,追求的目标早已不是单纯的GDP增长,而是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所以,在总量保持稳定增长的情况下,真正需要仔细辨析的是,中国经济的质量有没有在提升。

  从上半年数据来看,经济结构、增长动力、效率质量等几个方面都有不俗表现。

  看结构,持续优化。

  在极端天气频发的情况下,夏粮再获丰收,实现增产,为推动经济稳定运行、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经济压舱石和实体经济的根基,上半年,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9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制造业在GDP中占比持续提高,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增速7.8%,连续11个月高于工业平均水平,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步伐加快,结构不断优化。

  看动力,新字当头。

  新质生产力在加快形成,新动能新优势在不断聚集。今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增速及投资增速均达到两位数以上,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市场活力不断释放,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战略室副主任王利伟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与产业升级改造密切相关的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对全部投资贡献率超过50%,表明传统产业更新改造升级的步伐在加快。加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有助于对冲下行压力、增强上行动力。”与此同时,新型消费、新基建等领域发展活力也在不断释放。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高科技产品竞争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特征正在彰显。

  看质量,更趋协调均衡。

  今年以来,新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用能结构持续改善,天然气、水核风光电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支撑经济发展的能源绿色化清洁化底色进一步凸显。

  高质量发展不断挺进的同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不容回避。

  今年以来,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结构调整阵痛有所显现,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较以往更为复杂。特别是,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偏弱,通胀具有黏性,地缘政治冲突、国际贸易摩擦等问题频发,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等等。

  这些困难和挑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归根结底要在推动发展中不断加以解决。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说,对于这些问题,有关部门有清醒的认识,正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综合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改变。

  本次中国经济半年报发布恰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幕,社会各界也期待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强动力。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认为,中国正处于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进程中,科技变革让所有行业几乎都可以通过能源转型、数字化“重新再做一遍”,而这背后都对应着海量的投资。根据他们的测算,中国要到2060年完成碳中和,投资规模预计在300万亿人民币以上,折合到每一年,平均投入将近10万亿人民币,这个体量,完全可以填补房地产等传统产业投资下降形成的空缺。

  当下要做的,就是通过宏观调控和深化改革的发力,把大家对未来的信心,把消费、把需求立起来,尽快提升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

  再比如,拿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需求不足来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2%,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48.3%,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推进,必然释放出巨大的内需潜力。

  除了看数据,听分析,来自生产生活一线的观察,也许更能体现改革正在释放的活力。

  安徽小岗,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前几天,全国夏粮产量数据公布,一共收获14978万吨,比去年多打了360多万吨,增长了2.5%,小岗村粮食也是再获丰收。这个曾经以率先“包干到户”闻名天下的小村庄,如今顺应现代化农业生产大潮,推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土地流转面积已超过七成,为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提供了更好的条件。2023年,小岗村全年粮食产量1.1万吨,比2016年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前增长了24%。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这个工业产值和整个意大利相当的城市最近在忙的一件事是建大学。5月30日,教育部正式批复设立深圳理工大学,这所大学的定位是开展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过去十年里,深圳新办大学8所,数量几乎翻了一番,创新正让深圳未来发展的后劲儿更足。

  对外开放高地上海,这里正在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主动对接,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全面取消,多个国内首家外资控股的银行、证券公司在这里开张营业。就在不久前,作为生产要素的数据,这个被外界视为最敏感的领域之一,在上海已经开始探索跨境有序流动。

  不只是这些改革地标,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如今日均诞生企业数量超过2.7万家,每一天授权发明专利2500多件,14亿多勤奋的中国人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迎难而上,建设着中国式现代化。看完这些,对于中国经济何以能够不断向前,应该会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答案。简而言之,靠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靠的就是不断创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012年12月,彼时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来到广东深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说出了这句至今言犹在耳、催人奋进的话。考察调研期间,他说,现在,重大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更需要全面考量、协调推进。渐进式改革,就是积小胜为大胜。

  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以至千里。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强调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他特别强调,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在解决实践问题中深化理论创新、推进制度创新。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改革让新质生产力活力迸发;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通过改革畅通经济循环;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通过改革更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参与全球竞争,需要以改革促开放、促创新,赢得发展主动权。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中国经济必将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昂首阔步,不断向前。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张勤 王琰 岳群 吴昊)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