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开枝散叶”的成长时刻 ——第三届统一战线学论坛侧记

发布时间:2024-11-01 18:35:18 来源: sp20241101

  第一届139篇,第二届138篇,今年达到294篇……4月11日至12日,第三届统一战线学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上两届相比,这次论坛收到的论文投稿突然翻了一倍多。

  “不仅来自全国社院系统,海内外高校的师生也踊跃参与。”作为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李小宁对投稿“激增”作了解释,投入统一战线学研究的人越来越多,跨学科的学术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自2020年开始举办以来,由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和山东大学联合主办的统一战线学论坛,已成为推动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平台,也见证着这个新学科从“不为人知”到“汇聚才智”,并不断“开枝散叶”。

4月11日至12日,第三届统一战线学论坛在北京举行。主办方供图

  年轻的“后浪”来了

  “这次参会的青年教师学者比例达到27%。”谈到这个数字,李小宁说,推动统一战线学发展的关键“后浪”来了。

  在本届论坛的大会发言环节,来自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王开智登上了主讲台,这个统一战线学专业的“95后”博士生,带来的研究成果《论统一战线的形成逻辑与范式演进:一个政党中心主义的分析框架》,获得了论坛征文一等奖。

  王开智本科是经济学专业,后来进入山东大学连续攻读统一战线学硕博学位。他对记者表示,我们专业的学生,接受了完整的学科体系训练,会更有针对性地关注国内外相关前沿理论,为统一战线学研究带来新视角、新观点和新方法。

  同样作为大会发言人,北京社会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讲师李夕璨也是一个“95后”,她以“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的态势、不足及政策建议”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研究。

  李夕璨在校时学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进入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工作后,投入统一战线理论研究。“这个学科研究领域广,政策性较强。”谈到对统一战线学的认识,在她看来,要想做好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需要丰富的统战实践经验做支撑。

  在以“统一战线各领域工作”为主题的分论坛上,毕业于山东大学统一战线学专业的博士生史苏分享自己的挂职经历。

  从2022年10月开始,史苏先后来到哈尔滨市香坊区向阳镇里仁村、香坊区委统战部挂职锻炼。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她与村干部、志愿者一起推动当地农业产业转型、改善村容村貌、调解居民矛盾,并结合基层工作经验,执笔完成《新时代统一战线助力共同富裕的四维逻辑》理论文章。

  史苏对记者表示,统一战线学与统战实践紧密相连,学会用活掌握的统战知识,才能更好地关注理解统战工作新形势,科学探索新方法,用自己所学解决社会所需。

  更广阔的学术“舞台”

  长期以来,统一战线工作领域一直呼吁要有自己的学科和相应专业人才。2015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和山东大学联办的统一战线学研究生教育开始招生。由此,统一战线学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然而,与很多拥有深厚积淀的人文社科类学科相比,建立不满十年的统一战线学科仍是一个新面孔。如何让外界快速地认知这个学科,统一战线学论坛提供了高效的交流平台。

  据介绍,参加此次论坛的150余名各界人士,来自全国社会主义学院、高校科研院所等78个单位。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可以在这里围绕统一战线话题展开充分交流。

  在开幕式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主任董振华和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分别以“坚持唯物辩证法把握好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大关系”和“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题作了主旨报告。

  听过这场学术分享,李夕璨收获很大,“两位专家的思维逻辑架构,研究方法和方式都值得我们学习。”不仅从学术前辈身上学到东西,她还表示,一些青年学者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的分析方法研究统一战线学,这也为自己提供了新视角。

  “通过这个平台,大家可以了解到统一战线学研究到什么程度,学科建设发展到哪一步。”王开智表示,通过举办这几届论坛,统一战线学在国内的知名度明显打开。

  以此次论坛的投稿来源范围为例,山东大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研究中心主任蒋锐介绍,除了北大、人大、复旦、厦大、同济等国内知名高校,还有台湾大学、澳门城市大学,以及英国爱丁堡大学、泰国亚洲理工等海外高校,形成了统一战线学研究的广泛力量。

  “活用”统一战线学

  “如果你不讲,有些学生并不知道,很多参与制定国旗国歌的人,都是民主党派成员。”在参加论坛期间,“90后”青年教师陈俊龙对记者讲述了他工作时的感受。

  2021年,陈俊龙读完山东大学统一战线学硕士,进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硕士三年的专业学习,也让他将统战学科素养逐渐融入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工作中。

  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在讲到这段历史时,陈俊龙会给学生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对抗战胜利起到的巨大作用;在讲到协商建国时,他还会讲“五一口号”发布后,为什么得到这么多人拥护和响应,这其中统一战线工作又发挥了什么作用。

  “关于统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本身不会讲太多,但是当我用自己所学讲述历史事件背后统战故事,会发现学生对某些事件豁然开朗,从而对这门课产生更大兴趣。”陈俊龙说,这会让更多年轻人认识统战,了解统一战线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发挥过的作用。

  从2016年考入山东大学统一战线学专业,到2022年博士毕业,梁可妮是见证这个学科成长的亲历者。如今,她也进入高校,在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刚走上这个岗位时,梁可妮有些担忧,“我所学的统一战线学是一个比较专的学科,会不会接不了这种跨学科的公共课程。”

  但很快,她的担忧就消失了,“我们的老师在建设统一战线学科时就已论证过,这个学科一旦形成,它不仅只培养专业人才,而是要学生具备通用的研究能力。”

  蒋锐表示,作为一门科学,统一战线学构建的知识体系以及研究方法并非只适用于统一战线自身,我们培养的学生,不管走上什么工作岗位,都应该能用所学的系统知识和所受的科学训练,发挥作用。

  李小宁强调要继续筑牢统一战线学的根基。他说,“没有自主的概念、范畴、命题这些学科砖瓦基本构件,统一战线学的大厦建设不起来,今后论坛的任务就是要扑下身子,继续扎扎实实为学科建设增砖添瓦。”(完)

  (《中国新闻》报记者 李腾飞报道)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