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4:46:43 来源: sp20241122
人民网北京8月13日电 (记者许维娜)当文化与数字技术相遇,会催生怎样的新变化?时下,数字文博、数字文旅、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等众多领域的新应用和新探索,它们正让优质文化产品和美好的文化体验触手可及,为广大群众带来丰盛的“精神食粮”。
以此为契机,不少高校纷纷加快数字化进程,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与创新利用。业界专家表示,这些举措不仅拓宽了学术研究的边界,还促进了文化产业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文化数字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在第一届数字生态共创平台建设高端论坛上表示,该校一直在积极推动跨学科合作与创新,并在青岛成立了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该研究院致力于将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在此过程中,学校深刻体会到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不同领域知识的碰撞与融合带来了创新火花,推动了项目的完成,并为师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和实践机会。
“当前数字化、信息化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关键领域。”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杨永恒表示,各国均在积极推动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而中国则展现出鲜明的应用驱动特征。得益于我国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对数字经济的包容性,国内数据平台得以快速迭代发展,迅速走在世界前列。
近年来,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文化的生产、传播、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深刻改变。
“人工智能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知识智能中心主任李涓子强调,数据作为人工智能的“燃料”,在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她提出,大模型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大规模的参数化知识、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自然语言交互能力以及多任务场景的通用人工智能这四个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在此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
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汪建松表示,技术创新对于推动艺术创造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其最终目的是要回馈到社会教育中。学院期待打造更多新技术、新业态、新场景,通过系统设计发挥平台标准的示范作用。同时,学院希望将文化成果进行数字化转化和传播,以此服务社会并推动其发展。
(责编:孙红丽、吕骞)